我为扶贫做什么?——省文化厅直属系统定点扶贫和驻村帮扶纪实

2016-01-14 10:09 文/图 李静波
  我为扶贫做什么?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吹响冲锋号,省脱贫攻坚大会再发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小康的动员令,省文化厅快速贯彻部署,厅党组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3+10组合”,结合文化厅职能优势和驻村帮扶任务,向厅直文化系统处以上领导干部布置了这道“我为扶贫做什么?”的长效“思考题”。厅直系统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纷纷亮出决战决胜的扶贫口号,以自己的方式和行动作答,迅速在厅直文化系统掀起文化惠民扶贫和驻村帮扶的热潮!
跟我来,看我的!
  党组书记、厅长郑晓幸逢会必讲、字字铿锵:“扶贫攻坚路上,文化厅机关党组织特别是党组一班人要敢于喊响‘跟我来,看我的’,时时处处以实际行动为厅直系统当标杆、作表率”。
  事实上,党组一班人时刻将扶贫攻坚放心上、扛肩上、抓手上,扶贫攻坚早已成了“主食”,厅党组会“席开必上”,集智慧、研思路,看进展、问成效,探问题、商对策,议项目、筹资金;党组书记、厅长郑晓幸先后三次深入文化厅对口扶贫的阿坝州茂县和泸州市叙永县,访农民朋友、询干群意愿、找扶贫路径、查工作轨迹、督推进落实;各位党组成员带领分管处室负责人多次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摸一手情况,析致贫原因,定帮扶举措,促措施落地。厅机关党委按照厅党组及厅定点扶贫和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安排,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调整充实精干力量,传“声音”、贯文件,制方案、作动员,写简报、搞协调,推考核、抓督办,事事想在先,件件干在前。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和文化厅上下不遗余力的帮扶下,贫困群众精神焕发,持续稳定增收产业蓬勃发展,定点扶贫县乡村正大踏步向脱贫奔康迈进……
  文化厅12月8日的驻村帮扶专题党组会,活脱脱一场“竞赛”会,机关各处室负责人纷纷向厅党组汇报2016年度计划向定点扶贫县、村实施的项目和资金投入:“1个”、“3个”、“5个”,“10万”、“20万”、“50万”、“100万”、“150万”。只看见,项目和资金丰富的艺术、市场、产业、公共文化、非遗、外联、文物保护与考古、博物馆等处室频亮实招,办公室、人事、财务、机关党委、离退等综合处室暗比贡献……“牛皮不是吹的”,心动不如行动。产业处加紧调研并在近期兑现了诺言,分别向文化厅对口扶贫县茂县、叙永县落实了文化产业项目,想方设法调剂了50万元以上的项目启动资金;文物保护与考古处调高贫困县区文物保护维修资金分配方案,88个贫困县区分配资金占比达到全省资金总额的54%;公共文化处携省文化馆主抓协调的2016年四川省“我们的节日——畅享院坝”文化惠民启动开幕式12月23日在叙永县按时上演,由叮当、矮冬瓜等著名巴蜀笑星组成的演出小分队还深入该县贫困村水尾镇西溪村进行慰问,节目精彩纷呈,贫困群众笑声连连,前仰后合,当场“嗨”翻!
  “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时针即将跨入2016年,文化厅机关“2帮1”模式(一个支部的两个单位帮一家贫困户)的扶贫帮户任务提早下达,机关12个支部立说立行,分别于12月上中旬,由处室主要负责同志率队,顶着飞雪,不顾严寒,雪中送“炭”,为茂县和叙永县的11家贫困“亲戚”提前带去新年祝愿,送去铺笼罩被、粮油米面,结对“认亲”、开展“家访”,了解“家底”,共商发展。新年伊始,一份份饱含爱心的2016年结对帮户方案,齐刷刷交到了厅定点扶贫和驻村帮扶办,修住房、起羊栏、打猪圈、盖鸡窝、砌蜂巢、种果树、扩竹林……帮扶方法虽不尽相同,机关党员干部却戮力同心。
扛旗帜,打头阵!
  “党的事业在基层、在群众中,作为文化厅直系统的一级基层党组织,做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带领贫困村群众脱贫奔康,责不容辞,我们要扛旗帜,打头阵!”文化厅12月9日召开的厅直单位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上,11个受领驻村帮扶任务的厅直单位中规模最大、干部职工最多的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党委负责人,当仁不让,第一个发言,当起了“带头大哥”。
  凭什么有底气扛旗帜、打头阵?那是人家有实招、有“干货”。他当场数出了“一二三”:一是以“9+3”青少年艺术培养平台为依托,将帮扶村有文艺基础的初中毕业青少年选拔到学院附中,通过学习掌握一门生存技能推动贫困家庭脱贫;二是以“三下乡”活动为载体,定期征集艺术工作志愿者、每年寒暑假选派党员师生到贫困村开展文艺培训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培训培养和发现艺术新苗,为帮扶村培养文化能人和文化骨干,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定期组织学院所属四川省青年艺术团进帮扶村,为乡亲演出高质量的文艺节目,寓教于乐,持续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志气……
  不等“带头大哥”讲完,四川交响乐团毫不示弱,党总支负责人“急了眼”,一咬牙,发了“狠”:我团承诺每年把演出营业收入的10%用于帮扶村;号召党员干部通过四川文化·院团联盟“文化精准扶贫”公益演出平台定期举办专场公益演出募集扶贫资金;把乐团舞台搬进对口帮扶的岩窝村,打广告、拉游客、驻村演出扶基金,利用“转山会”、原生态羌族多声部合唱、优质草场、原始森林等人文与自然资源引力,助推当地修公路、搞开发,做规划、抓旅游,把村里已有基础的自驾游和草场赛马等民族特色旅游项目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实现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其他厅直单位党政“一把手”早已“坐不住”,受领驻村帮扶任务后,立即率队奔赴对口帮扶村,冒严寒、进农家、询意愿,搞调研、制方案、订计划。11个厅直单位不光说得“好听”,受领帮扶任务短短一个月,便在“真行”上已有许多作为:12月24日召开的文化厅驻村帮扶督查会上,厅直各单位向厅党组呈报了驻村帮扶工作方案;1月6日,四川交响乐团第三场扶贫公募演出隆重上演;寒假期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将为帮扶村开出村里首批青少年艺术新苗培养名单;春节前后,省曲艺研究院等艺术院团走进贫困村慰问演出的节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
上“战场”,当“尖兵”!
  “扶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组织批准我们上‘战场’,我们一定当‘尖兵’,帮扶村贫困群众不脱贫,我们驻村干部誓不还!”文化厅共下派茂县11名驻村干部。这位来自四川交响乐团、在赴茂县集体报到会上表决心的涂佳,正是文化厅设立标准组织“选美”、精挑细选驻村干部,在厅直系统60多名积极报名要求下派的党员干部中脱颖而出的11个“美人儿”之一。
  美不美,看表现。文化厅党组成员、泽波副厅长12月初亲送驻村干部到茂县集体报到,时间也就一个月,驻村帮扶捷报频传,他们个个干劲十足、创优争先,当地干部群众还送给他们一大堆美称:带领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实干家”、农民朋友的“贴心人”、农业种养的“技术控”,文艺种子的“撒播员”,特色农产品下山和旅游推广的“大红娘”……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了,现在带大家去看看!
  说他们是“实干家”:他们积极开展驻村帮扶“回头看”,复查复核“六个精准”;虚心向乡村干群学习,挨家挨户搞调研,宣传党的政策,广泛征询意愿,收集基础资料,了解村情,分析优势、查找短板,提出了帮扶思路等系列建议,配合所在单位制定了对口帮扶方案和2016年帮扶计划,描绘出所驻村文化特色浓郁的发展致富新蓝图。
  说他们是“贴心人”:这批驻村干部虽初来乍到,但很快与干部群众成了朋友,特别是与农民朋友打交道,个个“见面儿熟”,完全没距离。村民修剪果树枝,他们去施肥;村民杀年猪,他们做帮手;村民打柴禾,他们当“挑夫”……一幅幅干爱民、民拥干的生动“画卷”在文化厅直系统所帮11个贫困村的田间地头历历展现……
  说他们是“技术控”:技多不压身。文化厅全数受过大学以上教育的这批驻村干部,把广阔农村当成了农业科技大学堂,他们学习农技知识、参与田间管理、走进冷水鱼养殖培训班,期待早日成为农业种养的“技术控”,尽快用学到的农业科技知识更好地带领指导贫困群众搞副业、抓生产;贫困群众心甘情愿为他们备好“试验田”,开春后,蝴蝶繁殖、冷水鱼养殖、高山草莓种植等经济项目将陆续展开种养试点。
  说他们是“撒播员”: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是省直文化单位、艺术院团的业务骨干。只有他们才有撒播机的速度,下派一个多月,就充分发挥特长,让帮扶村成为文化惠民的前沿阵地,田埂地头、文化站室、新村院坝,四处飘荡着歌声和琴声,老乡家里给孩子们开展艺术培训……文化的“种子”撒满乡间,到处成为欢乐的海洋……
  说他们是“大红娘”:他们奔走机关、考察食堂、洽谈市场、开辟网店,牵线搭桥,帮扶村丰富的特色生态农产品走下了山,农博会、菜市场、网络上都有他们的摊位和卖场,还将出现在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等机关事业单位的饭桌上;城里的游客被他们一批批、一群群带进村,游乡村、吸负氧,摘水果、烤全羊,骑大马、赶羊群,学羌歌、跳莎朗……笑语声、欢歌声,一阵阵、一串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