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两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本刊记者再次走进雅安市的芦山县、宝兴县、雨城区、荥经县、名山区等县(区),只见一个个幸福美丽新村拔地而起、一所所新学校投入使用、一条条新道路绵延铺展、一个个企业机器飞转、一个个旅游景区宾客盈门……无不展现出生机勃勃的灾后恢复重建新貌。
截至2015年4月5日,雅安市纳入总规2160个项目(不含国外优惠贷款项目)累计完工1362个、完工率63.1%,累计完成投资478.8亿元、投资完成率67.2%。目前,雅安灾后恢复重建已进入高效建设、整体提升的攻坚阶段,正全力向着三年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目标迈进。
美丽新家园 幸福新生活
灾后重建中,雅安首位推进城乡住房重建,始终坚持把城乡住房重建放在首位。雅安市农房重建已于2014年底全面完成,城房重建已完成44.7%。一幢幢新居拔地而起,一处处工地热火朝天,幸福美丽新村形象初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搬新家,吃坝坝宴
2月6日,距离羊年春节还有十来天,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庙圷村已是锣鼓喧天、爆竹声声,龙灯狮舞提前耍起来了——84户、281名芦山地震受灾农户已陆续搬入村上统规统建的新村聚居点“水景家园”。
新村聚居点利用沿山的地理条件,修建了一条水街,将这里打造成了“水景家园”,水街两旁是一幢幢黄墙红顶的“联排别墅”。
村民们按当地习俗在聚居点摆上了数十桌坝坝宴,乡邻乡亲同贺乔迁之喜。这一天,雨城区“迎新春送文化下乡暨首届庙圷乡村庙戏节”也在聚居点拉开了帷幕,精彩的文艺表演与村里的龙灯狮舞民俗文化表演,营造着“水景家园”的喜庆气氛。
“搬新家,吃坝坝宴”,是这一两年“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区重建户的“新常态”。
自建自管
“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以地方为主体的灾后重建新机制,是全国救灾机制的一次重大创新。强化群众自主,将重建住房主导权交给群众,充分尊重了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大力推行新村“自建委员会”模式,在232个新村聚居点,通过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民主选举等办法,建立由7-9人组成且不与村“两委”成员交叉的自建委,并成立临时党支部。自建委组织灾区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价格谈判、项目实施、资金管理、质量监督、事务协调等工作。
今年3月8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李克强总理看到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新貌的照片,称赞芦山龙门乡白伙新村很美。
来到白伙新村,一幢幢红色琉璃瓦屋顶、原木仿古两层楼房,墙面上绘着喜庆的年画,门口挂着大红的灯笼,贴着对联,房前是专门用于栽种蔬菜的“微田园”,道路两旁是太阳能路灯,村口有村民在健身广场的健身器材上健身。
最初,自建委成员专程到芦山其他地方进行了考察,发现木结构的房屋抗震性很强;再加之,这里有很好的旅游基础,所以决定建设一个木结构村落。
宝兴县大溪乡烟溪口村新村聚居点是一个整体采用轻钢结构,抗震等级达8级、烈度为9度的新村聚居点。
烟溪口村的村民曾为选择哪一种房屋结构犹豫。自建委成员孟基林,通过网络详细了解,并通过社会公益组织“壹基金”专家的介绍,原有的疑虑全部打消。加上“壹基金”对新村聚居点内所有重建户给予轻钢结构房每平方米200元的补贴,进一步减轻了村民重建的经济压力。
宝兴县五龙乡弥勒沟新村聚居点位于宝兴西河下游段与弥勒沟交汇处,紧邻宝康路,是通往铁坪山和东拉山大峡谷两处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地。
建设初期,部分村民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户型设计方案有很大争议,最初的方案特点是房屋面积大,房间数量少,没有考虑农村人亲戚走动频繁的,家里接待的实际问题。自建委代表群众,向设计方行使了否决权。”多次沟通后,设计方最终缩小了单间面积,为每户增加了2到3个房间,既符合幸福美丽新农村的要求,又结合了农村群众的实际,受灾群众十分满意。
重建完成以后,“自建委”向“物业管理”的“自管委”转型,成立资金管理、环境整治、安全巡查、纠纷调解、产业发展和文明劝导等小组,实现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建设、自我提升”。
携手共建
在灾后重建阶段,全省启动省内对口援建机制,省内统筹选派了176名优秀干部到灾区一线锻炼;成都、德阳、绵阳、南充、攀枝花、自贡和泸州7个市对口援建6个重灾县(区),成都市对口援建两个村,援建总资金4.3亿元,向受援县(区)派驻援建干部300多人,派出工程建设管理、教育医疗技术人员1400多人次,组织开展新村建设、项目管理、监理等各类培训271场(次)。
2014年7月15日,成都市对口援建雅安市雨城区南郊乡余家村项目正式开工,实施“一村庄、一整治、一产业、一桥梁、一道路”援建项目,打造幸福美丽新村。
当我们来到余家村,只见横跨周公河的长226米、宽7.5米的余家大桥已建成,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余家大桥的建成,改变了该村仅有吊桥通行的现状。
过大桥,一个青瓦、白墙川西民居风格的崭新余家村呈现在我们面前。新村新建29幢57户农房,同时整治附近302户风貌,打造出了这个“低楼层、紧凑型、地域风、微田园”的美丽村庄。
两年过去了,如今走在芦山地震灾区,处处能看到刚刚落成的美丽新家园,房顶上插着鲜艳国旗,房檐上挂着大红灯笼,房门上贴着喜庆对联,人们的脸上也绽放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