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3 10:31 摘自《四川画报》2014年9期
阆中古城是全国整体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也是四川现存最大的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城。

阆中天下稀

摘自《四川画报》2014年9期

阆中古城是全国整体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也是四川现存最大的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城。阆中历史文化厚重。周朝时,阆中为巴国别都,公元前314年置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历代在此设立郡、州、府、道治所,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风水、科举、天文、三国、宗教等文化在阆中衍生繁荣,和谐发展。“秦砖汉瓦魂,唐宋格局明清貌;京院苏园韵,渝川灵性巴阆风。”这幅对联完整地概括了阆中古城的特点和历史风韵。

奇特的风水格局

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的中游,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缰绕合护的形胜之地,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

阆中的城市选址是按照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龙”、“砂”、“穴”、“水”的意象。俯瞰阆中,整座城犹如一个优美的太极图形,因而阆中又有“中国第一风水古城”的美称。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二位阴阳风水学家在阆中观测天象,著书立说,后来同葬于阆中的天宫院,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传说。

古街•古院•古窗花

阆中古城是全国整体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也是四川现存最大的古城,1.29平方公里的古城区,历经唐、宋、明、清等朝代,形成了古城大街小巷、民居宅院、官邸府衙、寺院庙宇等完整的建筑体系,比较完整地保存着唐宋时期的街巷格局和明清时期的古城风貌。

汉桓侯祠

阆中位于“三国文化走廊”北段,蜀汉时期,张飞曾镇守阆中7年,张飞遗迹遍布。古城西街有座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为一组四合庭院式明清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飞是阆中市民的偶像和心中的神,时至今日,这里随时随地能感受到张飞的影响,比如川北皮影戏《张飞审瓜》、特色小吃张飞牛肉等等。

华光楼

华光楼又名南楼、镇江楼,始建于唐,屡遭火焚,历代复修,现存为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是阆中古城区的标志性建筑。该楼为过街楼,楼身建于5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通高36米,三重檐歇山式屋顶,挺拔壮丽,精致典雅,有“阆苑第一楼”之誉。登斯楼“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丹青城廓、嘉陵山水尽收眼底。

川北贡院

科举文化是阆中的又一独特之处。唐宋以来,阆中共出了4名状元、116名进士、404名举人,是四川省出状元最多的地方。古城还有我国仅存的两座贡院之一——川北道贡院。明清时,阆中曾代行四川省临时省会10年,在这里共举行乡试四科。省会迁徙后,阆中贡院考棚又作县试、府试场所,至废除科举制度。今天,贡院古意盎然,连廊通达,亭园规整。

落下闳与春节文化

阆中是中国春节源头。西汉天文学家、历算学家阆中人落下闳编制《太初历》,把正月定为岁首,确定正月初一为新年的第一天,因此就有了“春节”,落下闳被尊称为“中国春节老人”。阆中春节文化氛围浓厚,整个春节从前一年的腊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新年的二月二,“腊八粥”、“燃天煜”、“抢银(寅)水”、“亮花鞋”、“烧火舞龙”、“游百病”等民俗流传至今,独具特色。2009年,阆中被评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详细内容请阅读《四川画报》201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