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苗族踩山节上,苗家姑娘小伙端上了一杯杯拦门酒。 摄影:康宁
箭竹苗家风情节上,能歌善舞的苗家小伙姑娘吹起芦笙跳起舞。 摄影:康宁
踩山节也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 摄影:康宁
踩山节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尤为重视。 康宁
苗家姑娘心灵手巧,用双手绣着自己的美好生活。 摄影:康宁
自唐朝以来盛行于古蔺县境内的古蔺花灯。 摄影:牟科
古蔺黄家扬琴是四川扬琴的一部分。 摄影:康宁
古蔺花灯表演者主要是一男(唐二)一女(幺妹),幺妹由男子扮演,另外还有一诙谐的丑角,在节目中穿插逗趣。 摄影:康宁
古蔺居住有汉、苗、彝、回等26个民族,是四川省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之一,各民族在这里创造出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风情以及民间艺术。
苗家风情
古蔺少数民族中,苗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大寨、箭竹、马嘶3个苗族乡。“大寨苗族踩山节”、“箭竹苗家风情节”等特色文化活动,展示了苗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其中 “古蔺苗场与踩山习俗”已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寨苗族乡位于古蔺西北部,西与叙永县合乐苗族乡接壤。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都会在“宝佤山”举行隆重盛大“踩山节”。周围几十里的各族人民都扶老携幼、身着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这里,立花杆、祭花杆、爬花杆、倒花杆。
2009年以来以箭竹苗族乡“七月初三赶苗场”民俗为基础,古蔺县创立并成功举办了五届的“苗家风情节”,也成为古蔺苗族文化中的一个特色品牌。节日期间,来自古蔺县和贵州黔南、湖南湘西、广西隆林、云南文山、湖北荆门等地的苗家同胞都欢聚一堂,唱起苗歌、跳着芦笙舞;而游客们也参与其中,喝苗家酒、跳苗家舞、看苗家刺绣蜡染技艺、打糍粑、吃苗家桌宴,感受最为真实的苗家风情。
民间艺术
古蔺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还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如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蔺花灯与黄家扬琴。
自唐朝以来盛行于古蔺县境内的古蔺花灯,俗称“扭扭灯”,是一种以民间舞蹈表演为主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具有“要逗要笑、要拽要闹、要唱要跳”的表演风格。古蔺花灯表演者主要是一男(唐二)一女(幺妹),幺妹由男子扮演,民间称为“童子扮幺妹”,另外还有一诙谐的丑角,谓之“打岔老者”,在节目中穿插逗趣。
古蔺黄家扬琴是四川扬琴的一部分,于1815年由古蔺县城的黄泗川先生创建。黄泗川先生是清朝晚期的一名贡生,自幼酷爱音乐,他于1815年前后在与泸州曲艺人士的频繁交往活动中,学习和掌握了大量的四川扬琴中河调的曲艺节目。回到古蔺后,在其黄氏大家族中组建了扬琴演唱班子,并代代相传至今已有六代。近200年来,只要有空闲,尤其是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子,黄氏全族人都要聚在一起,素琴缓奏,慢唱清歌,闲恬高雅,其乐融融。2009年,古蔺黄家扬琴正式被确定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蔺踩山节、古蔺花灯一起,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