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剑锋,男,彝族,1986年10月出生,本科文化,2010年3月入警,现任盐边县公安局格萨拉派出所副教导员派驻温泉彝族乡野麻地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员。多次被上级表彰为年度优秀公务员,2018年被盐边县表彰优秀驻村成员,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
“基础差难不倒,山路险吓不倒,抱怨多气不倒,担子重累不倒。”
——摘自卢剑锋的扶贫工作日志
2016年8月,美丽的花城——攀枝花。
一位皮肤黝黑,身穿警服的云南籍小伙,积极响应党的精准扶贫号召,抛弃一切杂念,背着沉重的行囊,挺起铁的脊梁,肩负神圣的使命,走进扶贫攻坚克难的大山里。在面对山路崖峭壁飞石袭击,雨天土路一身泥浆洗脸,狂风吹拂尘沙下饭……等恶劣自然环境条件,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战天斗地的精神,掘开了驻点山村精准脱贫的大门,托起群众奔小康的希望。
他就是盐边县公安局格萨拉派出所副教导员派驻温泉彝族乡野麻地村扶贫工作队的卢剑锋。
驻点扶贫工作近三年来,卢剑锋扎根基层,任劳任怨,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驻村扶贫工作中,有效的法制扶贫,使全村治安环境得到彻底的改善,近三年这个村无一刑事案件、吸毒人员几乎降到零刻度线;他绞尽脑汁、千方百计为山村思变致富,带领群众改土改种、开坑荒地、种植药材、栽种果树盘活土地,增加产量和经济收入,让全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了5600多元,实现了精准脱贫,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卢剑锋的付出和成效,赢得了野麻地村全体村民的赞不绝口,2018年他被盐边县表彰为优秀驻村成员。
小康社会是全面的 要求人的素质必须提升
科学教育促进脱贫 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
野麻地村地处盐边县温泉彝族乡西北方向,东与温泉彝族乡道角村相邻,西与云南省丽江市宁浪县蝉战河接壤,北与盐边县格萨拉彝族乡接壤。只有一条路与外界相通,距乡政府22公里,道路崎岖蜿蜒、悬崖峭壁、坡陡路窄、山上飞石常见,山里雨季阴冷潮湿,冬季冰雪严寒。辖区面积近4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00——3200米,最高海拔3480余米。全村共336户人,134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433人,是盐边县最为边远的高寒山区深度贫困村。
过去这个村的村民,是典型的“不读书,不识字,不懂政策”,能听得懂汉语的村民都少之又少。卢剑锋来到村里扶贫后,首先当起“翻译官”。
卢剑锋深知从思想、文化、教育进行根上的扶贫,正确引导村民认识理解,文化发展是小康社会的基础,教育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关键,没有科学文化知识,历史发展的车轮是无法滚滚向前的。
随后,他便开始家家户户进行教育文化宣传,把政策宣讲入脑入心,让孩子们懂得读书的道理。在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后,他又下山为山里孩子联系读书的学校。学校收生有困难时,他就到上级教育部门去汇报情况,甚至把学校校长叫上,一同坐下来解决山村孩子读书问题。
到目前为止,那些曾经漫山遍野放牛羊的孩子全部走进学校读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真正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村主任激动地说:“还是党的政策好,卢警官他们的真爱,解决了孩子们读书问题,现在村里消灭了失学儿童,近几年山村里每年都有10多名孩子高考上本科。”
水是生命之源泉 质量是健康的根本保障
解决难题促脱贫 千方百计引资埋管饮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物质资源之一。刚来到村上村主任谢尔古就介绍说,我今年57岁了,以前村民都在3公里外,爬坡上坎到200多米的山坡下背水吃,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
卢剑锋深深地意识到缺水是本村的一个大难题,全村多数村民都是靠饮用地表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金属不说,特别是散养的猪、牛、羊、狗和鸡、鸭、鹅粪便污染特别大,成群结队的小虫子掉到井里淹死,导致了水井水质环保差。长期饮用不卫生的地表水,生病拉肚子的人不少,村民也苦不堪言。
2017年,踏着精准扶贫的脚步,卢剑锋和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一块,开始着手解决村里引进自来水问题。经过科学的测算所需资金预计120多万。
没有资金,卢剑锋就带着村干部多次到乡上、县上汇报村里生活用水困难的问题,这一跑就是10多次。还记得有一次,在去县上汇报引水工程时,由于加班加点起草汇报材料,人都快虚脱了。当他驾驶的车辆行驶在高山峡谷地段时,刚下过雨地面车轮打滑,为躲过山上突如其来的飞石,差点命悬一线人车飞向深山峡谷。
事后,他的妻子得知这一情况后都被吓哭,为担心卢剑锋好几天都寝食不安。
但卢剑锋却很坦然,笑着对妻子说:“在这条扶贫路上,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不知有都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为了山里群众的幸福生活,我这条命也豁出去了,没有想那么多。”
卢剑锋豁出命来干扶贫事业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每个人。很快上级有关部门就派专人到山里调研考察,组织专家进山勘查测试,最终,争取上级机关的扶贫支持,为村里解决扶贫资金120万元。
随后,发动群众一起出力,引导村民克服等、靠、望的思想,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自筹资金5万多元用于解决饮水问题。
125万元资金到位后,怎么把这笔经费用到刀刃上,这对卢剑锋和扶贫工作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资金用好了群众受益,反之,用不好就伤害了群众。
在研究资金使用的“诸葛亮”会上,卢剑锋提出建议:采取严格的公开招投标方式,选择最优秀、最合理、最诚信的施工单位,这条意见也被大会所采纳。
2017年3月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从12.8公里外的盐边县格萨拉彝族乡“哨所”山下挖沟埋管引来自来水。截至2018年12月份,野麻地村家家户户接通了自来水,结束了长期以来山村饮用地表水的历史。
当自来水引到村里时,村民们点燃篝火,跳起欢快的锅庄舞,宰羊、杀猪、炖鸡……摆酒喜庆这一历史的里程碑。78岁的村民谢尔伙老人激动地说:“过去,水稀缺得比金子还宝贵,一碗水一家人还要排队轮流喝,你一口我一口,谁都不能贪杯。”
现在自来水进进村、进户,可以尽情地享用,村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
89岁高龄的李阿歪老人拉着卢剑锋的手,饱含深情地说:“活到快钻土的时间,能见到全村喝上了自来水,现在闭上眼睛走了也高兴。掏心里话,野麻地村老百姓永远感谢习总书记、永远感谢共产党、永远感谢扶贫工作队!”
缺乏优良的品种 勤劳人也种不出金子来
产业调整促脱贫 引良种科学种养结金蛋
从扶贫工作队一开始到村里,就琢磨起产业调整,心想多种一些经济作物可以为群众多创收。但好心没办成好事,试种的大海椒、苹果树、李子树、枣子树,因山区常年气温低(最低零下4-5度)、雾大、雨水多、气候恶劣,种啥就死啥,即使幸存活下来的几棵经济作物,也光开花不结果。
群众的心几乎都快“死”了,致富的动力都降到零界点成为“冰块”。卢剑锋和工作队的同志无论怎么解释,说啥都基本没人听、没人理,既是嘴都说干了,嗓子都快“失声”了,收获的总是抱怨和埋怨的声音。
“群众没有信心,可我们扶贫队决不能死心。”卢剑锋说。
那段时间,晚上躺在床上,满脑子想的都是村里扶贫经济作物调整改良的问题,其他的事卢剑锋几乎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就连家中“二娃”的出生,老婆生孩子的预产期,这样的大事竟然都忘在了脑后。
当把购置更换种植红花椒的树苗发到村民手中后,卢剑锋赶到医院里时,家中的“二娃”已经出生。但想作一番解释,话到嘴边就被妻子堵了回去,她说:“别说了,村里扶贫的事都在节骨眼上,那里的老百姓更需要你,我理解。”妻子的宽宏大量,让卢剑锋感动得眼泪夺眶而出,也为自己做好扶贫工作平添了几分力量。
野麻地村耕地面积广,但雨季长,产量低,主要经济作物以传统的土豆、荞麦种植为主。
2017年卢剑锋在一次到河南出差时,无意中在蔬菜集市发现,这里的土豆个头大水分足,他在餐馆特意点了一份土豆,吃在嘴里口感特别好。
对照自己扶贫村的传统经济作物的土豆,很多好奇心引起了卢剑锋的高度重视。原本是路过此地,便就此停留下来,实地进行考察。
他深入到农家田地,对这里的土质、雨量、日照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野麻地村的情况与此地颇有相似。然后,家访了多家种植土豆的大户,发现他们也并没有采取特殊的种植技术。
怀着想试一试的想法,卢剑锋从河南买了好几斤土豆带回野麻地村,开始,他先是进行了示范户试种,但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土豆的个头不如种子那么大。
这到底是咋回事,把卢剑锋都搞蒙了。
但不到黄河心不死,他并不服输,没有被眼前的现实所打垮,而是及时请来农科专家一起会诊,结合网上所查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破解难题。
第二年春,他又动员示范户将第二代土豆种子种在地里。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方法,采用了挖沟堆土、前后三角形种子,这样既沥水、又不遮挡阳光。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种出来的土豆不但个头大、水分足、产量高、口感好,赢得村民青睐,最后,在全村进行推广改良种子河南土豆,果然奏效。2018年全村土豆收入,每亩从过去产量1000多斤到现在的2000多斤,每亩比过去多收入1000多元,平均每户贫困户增收1 万余元。
公安机关常来村 群众就觉得这里不太平
法制扶贫促脱贫 案发率降低心投奔致富
翻开历史的老黄历:野麻地村大多数村民以前从未读过书、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在村里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的事,特别是吸毒现象较为突出,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过的在册吸毒人员就有56人。
现在通过精准扶贫,开办农民夜校讲解普法、禁毒等法律知识,以及开展法制宣传图展、发放法制宣传卡片、组织法制知识竞赛等禁毒扶贫、法制扶贫,全村连续三年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基本消除了吸毒现象。
2017年12月的一天,卢剑锋准备到贫困户杨某家了解房屋修建情况,事先给杨某打了电话,但一到他家门口时发现,大门紧锁不在家。
这就奇怪了。
这种异常,反倒让卢剑锋引起了怀疑。
心想:他是不是思想有顾虑不敢见面。这种反常的举动,让卢剑锋怀疑杨某有可能在吸毒。但他并没有打草惊蛇,装作啥都不知道就离开了。
过了几天,卢剑锋带着派出所的民警和辅警晚上来了一个突然袭击,在杨某家找到正在睡觉的杨某,现场对他进行尿检,结果成阳性。
杨某本人对吸食毒品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随后派出所依法对杨某进行了15日的治安拘留。杨某经过这次的教育,深刻地认识到其危害性,并已痛改前非把精力投入到脱贫致富。
正在帮一村民家卸运河沙的杨某告诉,通过卢警官的帮扶教育,我现在再也不去碰毒品吸毒品,好好开拖拉机搞运输,一月下来收入过万,而今一家人不但脱贫,小日子还过得有滋有味、挺幸福的。
枪是一种致命的武器,管不好就容易给社会带来危害。
2017年8月,卢剑锋结合派出所开展的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在村里收缴了自制、改装的射钉枪、火药枪20多支。
一次,卢剑锋上山进村入户开展扶贫工作时,发现一只野兔子横躺在路上,他便下车一看,野兔是遭射钉枪打中受伤的。
这便引起他的重视,判断分析森林附近还有枪支出现。结合公安机关开展的缉枪治爆、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行动,他联合派出所在整个村里开展了一场突击式的缉枪治爆大检查、大搜查,并将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的嫌疑人李某某、邱某某抓获,从此村里再也没人去捕捉和用枪支去猎杀野生动物,把全部精力用在精准脱贫致富上。
经过扶贫工作队的共同努力,野麻地村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2018年年底野麻地村全村村民人均收入达11000元,贫困户人均收入均达5600多元,已通过省上相关部门检查评估考核验收,实现整村脱贫,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