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勇(左)与“脱贫先锋”胡林(右)在一起
长春村的群众高兴在改建的“茶洞子”桥上走过
白莲勇(中)在指导群众修剪苗木花草
2018年9月3日,四川省泸州市纪委派驻市财政局纪检组干部、该村第一书记白莲勇(中)帮助龙马潭区长安镇长春村2组的农民在百亩太空莲基地里收获成熟的莲蓬。
胡林口中的“白书记”,便是泸州市纪委派驻市财政局纪检组干部,2017年4月下派到长春村任“第一书记”的白莲勇。这个早年曾在“红一师”服役14年,被北京军区表彰为“管理教育先进个人”并荣立二等功,荣誉载入“红一师”师史《光辉的历程》的军人,如今转业到地方,仍旧退伍不褪色,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成了“扶贫达人”。如今的长春村,先后获得“省级四好村”、“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农民夜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今年9月,白莲勇入围“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候选人”。同年2月,被龙马潭区委、区政府评为“优秀第一书记”和“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弘扬军人精神
“群众随口一说,修桥修路修塘的事情就落实了”
“现在桥修好了,群众出行也安全了,没想到群众随口一说,白书记当真就落实了。”10月9日,看着三三两两的群众走在钢筋混凝土修建的茶洞子桥上,该村2组的伍维正一番赞赏。
茶洞子桥的前身并非桥,而是一堤坝而已,对河两岸来来往往的人达数百人。早在10多年前,由群众自筹资金修建桥体,然而因为桥面过低,一旦夏天水量过大,桥就会被淹没,多年来不少人和马摔进河里,十分危险。
“我是一名军人,群众有求必应,言出必行。”记得去年刚到村上的第一周,在征地动员会上,群众就向白莲勇反映“茶洞子”和“黑龙江”两座桥都会被淹影响出行问题。眼看着即将进入汛期,桥的问题绝不能拖。急群众所急,当即白莲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多方筹集20余万元资金,短短2个月,就将2座桥的高度进行提升改建,让600余人的安全出行得到保障。
通过自己的调研和对群众的走访,白莲勇发现,群众对村里的基础设施还有两盼,一是长春村至鱼眼滩村的3公里公路仅有4米宽,大卡车无法进村,盼望拓宽;二是部分山坪塘年久失修,不仅渗漏无法蓄水进行灌溉,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急切需要整治。
说干就干,两座桥修好了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白莲勇又将群众的“两盼”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终于,在白莲勇想方设法下积极争取资金170余万元,在群众踊跃投工投劳下,于去年年底成功将公路拓宽至6米,并将6口山坪塘进行整治。
拓路工程竣工当天,群众纷纷拍照转发微信朋友圈,自豪地奔走相告。
产业多点开花
“他的办法真多,让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
初秋时节,长春村百亩太空莲子基地里,农民忙碌地采摘成熟的莲蓬,喜悦的心情写在脸上。偶尔,仍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在其间拍照赏景。
“在莲子基地里干活真好,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说起自己目前的状况,该村2组的张治安笑得合不拢嘴。据介绍,他将自己的土地租给了村上,同时在基地内干起剥莲米,抽莲心等轻巧活,一个月就可以领取1500余元的工资。
“产业是支撑村发展的基础,最终是要让群众口袋里有钱。”去年,针对村上的实际情况,白莲勇提出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完善百亩太空莲基地的便道、水渠等基础设施,吸引人气;扩大苗木种植园的规模,引进桂花、香樟等进行栽种,对现有产业进行提档升级。同时,结合村上实际,引进其他产业,全力带动群众就业。
“一旦‘扶贫车间’一期项目正式投用,将投入几十台设备,解决村上60人的就业问题,每人每月将有2000至3000元不等的收入。”据白莲勇介绍,泸州春晟服装有限公司,是他正在引进的一个企业,将利用村上闲置的房屋建立“扶贫车间”,主要生产粗放型的劳保产品,带动当地群众就业,目前已经成功签约并正式启动。
“白书记的办法真多,处处都想着帮着我们赚钱,不仅帮助我们发展产业,还积极联系销售渠道,我们不努力都对不起他。”谈起白莲勇,该村7组的邓远彬竖起了大拇指。
在白莲勇的带动下,有力激发了该村和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致富”为“我要致富”,形成“自己要流汗,致富要靠自己干”的良好氛围。2017年,该村集体资产达10多万元,实现了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约增3000元。
担起纪检人的责任
“村里就应该风清气正”
“陈主任,您作为一名村干部,就是群众的带头人,应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更不能操办寿宴,村里就应该风清气正,可以给家人做好解释工作,让群众都摒弃大操大办的旧习。”今年年初,在村上的办公室里,针对村主任陈子华准备操办寿宴的事情,白莲勇耐心地和陈子华谈了两个小时。
原来,今年陈子华满50岁,以前一直未操办过生日,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他82岁的母亲希望他操办一回,热闹一下屋基。陈子华为满足母亲心愿,向镇纪委打报告,并先后预定了烟酒和主要食材。白莲勇知道后,与村支部书记黎雪梅一起,跟陈子华交心谈心,分析利害关系,最终陈子华主动取消了寿宴。
在带领全村致富的同时,作为一名纪检干部,白莲勇在去年春节前后,也发现了群众间请客较多,存在一些铺张浪费的问题,决定从思想上进行扶智,引领全村好的风气。
为强化思想引领,该村充分利用“农民夜校”这个载体,发挥好其“流动”的优势,由“两代表一委员”、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干部组成一支“中坚力量”,利用村上大型聚会、红白喜事等时间节点,走村入户当好“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督导员”、“安全员”,实现政策宣传全覆盖。
此外,还定期开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整洁院落”等各类模范评选,积极倡导“四礼新风”,将“成人礼重办、婚事新办、寿礼小办、丧事简办”的理念根植于干部群众心中,真正实现移风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