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日历|二十四节气:立冬

2025-11-07 15:23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李白的这首《立冬》,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冬日初临的意境:墨笔因冻而慵,炉火温酒驱寒,醉眼蒙眬间,仿佛见月光如雪,铺满人间。诗中的“寒炉美酒”,正是古人迎接立冬的仪式感之一。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今年的立冬在11月7日如期而至,“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
“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这意味着此时节,水开始结冰,土地开始冻结,野鸡一类的大鸟也难得一见,古人浪漫地想象它们化为了海边的大蛤。
立冬不仅是一个气候标志,更是大自然发出的一道“收藏”令。它宣告着生气勃勃的农耕周期步入尾声,万物休憩,能量内敛,为来年的新生蓄力。

 
冬之始,礼为先
在传统社会,立冬的仪式感非常浓厚,其文化内涵远超“天气转冷”这一自然现象。
贺冬(拜冬)
在古代,立冬之日,人们会举行庄重的“贺冬”仪式,如同一个小新年。皇帝会率领群臣举行迎冬大典,并赏赐冬衣、抚恤孤寡。民间则流行“拜冬”,晚辈向长辈问候请安,邻里之间也会互相走动祝贺,称之为“贺冬”。体现了尊老爱幼、和谐往来的社会伦理。
祭祀
立冬是秋收冬藏的交接点。为了感谢神明与祖先在过去一年赐予的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宅平安,许多地方会举行祭祀活动,特别是祭祀土地神,酬谢其护佑五谷丰登之功。
犒赏耕牛
在依赖畜力的农耕时代,耕牛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成员”。立冬时节,秋收冬种均已完毕,为了感激耕牛一年的辛勤劳作,许多地区有犒赏耕牛的习俗。农民会用新收的糯米、稻谷制成米糕、糍粑等美食喂给耕牛,甚至让其休息,以示对这位无言功臣的敬意与感谢。
酿酒(冬酿)
立冬时节,水体清冽,温度适宜,既能有效抑制杂菌繁殖,又能使酒料在低温环境下缓慢发酵,从而形成醇厚柔和的风味,是酿酒发酵的绝佳时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沱牌曲酒、泸州老窖酒、五粮液等传统酿造技艺也遵循着这一自然节律。

沱牌曲酒传统酿造技艺
沱牌曲酒,川酒“六朵金花”之一,其酿造史可追溯至隋唐射洪的“春酒”。当时先民以稻、粱、黍为料,冬酿春成,酒质清冽,诗圣杜甫曾咏“射洪春酒寒仍绿”赞之。至明代,经谢东山改良工艺,形成独具特色的“谢酒”。民国时期,李吉安聘名师精研,终得曲酒佳酿,并由前清举人马天衢取诗意命名为“沱牌曲酒”。其酿造技艺全凭技师“看、闻、摸、捏、尝”之感官判断,口传心授,延续千年。2008年,此项传统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蒸馏酒酿制技艺的活态传承典范。

补冬藏,暖身心
“立冬补冬,补嘴空”。饮食,是立冬习俗中最具烟火气、最广为人知的一环。
吃饺子
“交子之时”吃饺子。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饺子谐音“交子”,故在这时节交替之时,饺子是必不可少的食物。民间还有趣谈:吃了像耳朵一样的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受冻。
喝羊肉汤
四川盆地冬季湿冷,羊肉性温,能补血益气、驱寒暖胃。秋收冬藏之际,吃一顿温补的羊肉,为身体储备足够的能量以抵御寒冬,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总结出的朴素而有效的养生哲学。
药膳进补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们会食用加入了中药材的滋补佳肴,如姜母鸭、麻油鸡、四物汤等,将美食与养生紧密结合。
吃生葱
江南地区有“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的俗语,认为立冬吃葱可以增强抵抗力,抵御湿寒。
 
立冬养生
立冬是“冬令进补”的开端,民间素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之说。在四川,这一传统集中体现于中医膏方等传统制剂技艺的应用。人们会依据自身体质,请中医师辨证开方,将药材熬制成膏滋,于冬季徐徐服用,以此调理阴阳、扶正固本。这正是“五脏宜通”等中医理论,通过如“左氏中医”所传承的丹膏技艺,在养生实践中的具体呈现。

左式中医疗法与丹膏炼制
传承百年的“左氏中医”,以独特的“五脏宜通辩证观”为理论核心,并辅以世代相传的丹膏丸散炼制技艺,形成了完备的诊疗体系。其古法炼制技艺工序极为考究,以内服的纯中药水泛丸为例,需经九大步骤,成丸大小匀称、表面光洁,便于吞服;外用的消核膏则需历经六大环节,方得以成就。历代传人在恪守古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成功研发出骨痹丸、消核镇痛膏等多种内服外用药剂。这些技艺与“左氏中医疗法”相辅相成,已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
 
三宜
宜温补:滋养元气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适当食用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韭菜、南瓜等,有助于补充身体元气,增强御寒能力。可搭配枸杞、红枣等药食同源的食材,煲汤煮粥,温和滋养。
宜早睡:潜藏阳气
立冬后应顺应自然“藏”的规律,起居强调“养藏”。建议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为来年春天的生机勃发做好准备。
宜暖足:驱散寒邪
寒从脚底生。应格外注意脚部的保暖,每日睡前可用温热水泡脚20分钟左右,并按摩脚底涌泉穴,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驱散全身的寒意与疲劳。

三忌
忌大汗:损耗阳气
剧烈运动导致的大汗淋漓,会使阳气随津液外泄,与冬季“封藏”的养生主旨相悖。建议选择一些节奏和缓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瑜伽等,以身体微微发热、尚未出汗为度。
忌生冷:损伤脾胃
冬季脾胃喜暖恶寒。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冰激凌、冷饮、生食海鲜)容易刺激肠胃,导致腹痛、腹泻,并消耗体内宝贵的阳气,削弱身体的抵抗力。
忌躁怒:扰乱心神
情志过激也会伤身。冬季日照减少,人易情绪低落或烦躁易怒。应主动调整心态,保持精神安宁,避免长期的紧张、焦虑与大喜大悲,以利于阳气的沉静与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