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日历|唢呐艺术(福宝贯打唢呐)

2025-11-07 15:04
据考证,合江县的音乐艺术早在汉代就已经相当发达。唐宋时期,人们以竹管为音筒,竹叶为簧片仿自然之音吹出乐曲,并用竹梆、木鼓和发声铜器伴奏,福宝贯打唢呐的原始形态由此形成。元明时期,随着集市形成,商旅增多,地区文化交流的扩大使唢呐艺术形成了“贯打唢呐”形制。随着清康熙年间移民运动的开展,福宝贯打唢呐逐渐与湖广地区的鼓吹乐和道教佛教音乐融合,形成了丰富独特的贯打唢呐古乐文化。
福宝贯打唢呐所用的唢呐由乐师用竹篾丝、枇杷木、油麦秆等材料制成,竹节鼓、竹梆等乐器制作材料也采自福宝山中,制作工艺原始独特。
福宝贯打唢呐演奏形式多样,有对吹、单吹、双吹、合吹贯打、四人吹等形式,吹奏时常采用隐形换气技巧。它曲牌丰富,尤其善于表现人物情绪、山野风光和动物情态三大类,适用于多种场合,是人们喜庆欢乐、排解忧伤、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重要文化呈现形式。 
其中最令人叹绝的是“隐形法”吹奏技,吹奏时先用鼻吸气,然后从口中吹出,使唢呐音韵绵延不断,表现山野风光的高远辽阔、表现动物情态的活泼机警、表现人物情绪的热烈欢快凄婉缠绵,能让人哭,也能让人笑,把感情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