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钱棍产生于明末清初,由“湖广填川”的移民带入。钱棍来到万源后,逐渐与当地民众的文化需求相契合,并融入四川地区的传统文化,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娱乐项目,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
钱棍表演时大多是载歌载舞,其舞蹈音乐旋律简单、易于传唱,适配于节庆场合与日常娱乐,是一种兼具观赏性与参与性的表演形式。演唱者表演时,可以根据需要即兴填词演唱,所用的表演动作也简单易学。演唱者的道具长约1.2米,舞动时铜钱的响声成为音乐节奏。钱棍的唱词调式变化不多,但内容广泛,无固定唱词,一般由一人领,众人帮,每句结尾时都有“柳啊柳连柳,依尔呀尔海棠花”作为衬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