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日历|羌医骨科手法

2025-10-16 10:39

羌医骨科手法治疗最早可追溯到清嘉庆、光绪年间,羌医世家奠基人——格日巴·姆玉虎喆在临床治疗因劳累过度患凸索•克斯尔哈尔饶依基(腰石病,第三腰椎横突肥大综合症)的患者过程中,发现羌医手法对该病症有较明显改善,为后人创立并完善羌医骨科手法奠定了基础。

羌医骨科手法种类繁多,既有整体调理的“推、按、揉、捏”类手法,也有针对具体骨伤疾病的定点整复技术。代表性手法包括:①捏法(“滋特斯”);②双手推法(“衣巴依哥施吾特西基斯”);③两拇指点法(“依米禾吖勒吾格体斯”);④拇指拨法(“依米合悟噢古蜀”);⑤按法(“欸贴司”);⑥手掌揉法(“拉稀悟割丽丝”)等,兼以羌药酒涂擦,并配合羌药“姆玉火喆F3号”外敷。

羌医骨科手法以羌族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融合了“饶·依基(石病学)”“赛米萨喜居·依基(赛米管道学)”“革日杭(四相学)”等学说,强调“疏通管道、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治疗原则。其核心理论认为,骨伤疾病多与“气血瘀滞、管道阻塞”有关,因此治疗上注重手法疏通、药物外治与内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