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彝族民间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平坝河谷地带还没有开始栽种水稻,谷粒是连着谷穗被粘在狗尾巴上带来彝区,交给主人试种成功,开始播种稻谷。为了报答狗的功劳,彝族尝新米必须先让狗尝。久而久之,就成为越西当地彝族的习俗。
当稻谷开始变黄,有部分稻穗成熟时,寨子里的人民就集体研究讨论尝新节的具体日子,然后请历算师推算时间择一吉日过尝新节。过节的前一天,人们就开始忙碌了,村寨里的男女老少背着背篼,到金灿灿的稻田里抽取成熟的稻穗。稻穗背回家后立即脱粒,谷子放入大铁锅中烧火烘炒、烘干、炒熟,倒入大石臼(碓窝)里去壳成米。过节这天,人们宰猪杀鸡,在开饭之前,先舀一碗米饭给自家的狗尝,没有养狗的人家舀给邻居的狗吃。
彝族尝新节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民间习俗,它也是农耕文化的缩影,整个节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祭祖、采新谷、相亲、荡秋千、对山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