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端公戏源于古代宫廷傩祭歌舞,清康熙年间随移民传入旺苍山区,逐渐演变为民间祭祀戏剧。当地凡婚丧嫁娶、修房造屋、添丁升学、商家开业,都会请端公设坛演出,以祈福禳灾、劝善尽孝、娱乐乡民。
旺苍端公戏以歌舞戏剧为载体,涵盖了民情民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表现形式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雕刻、剪纸之大成。其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如下特征:一是呈现形态融绝技、戏剧演出于一体;二是祭祀表演目的为请神祈福、驱邪逐疫与孝善教化相结合;三是戏剧表演以吟诵说唱与戏曲角色表演相结合,有生、旦、丑行当,有面具表演;四是伴奏器乐主要为鼓、锣、钹等打击乐;五是唱腔调以吟诵、山歌、哏腔为主;六是演出地点即为祭祀场所;七是有大量文字记载和口头相传的独具特色的戏文和剧本,如《造茅船》和《二十四孝经》等,也有《算命》《拣棉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