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日历|爨坛戏

2025-10-09 10:58
爨坛戏源于远古巫术,当时川东北地区居住着勇猛善战、善歌善舞并信仰鬼神的巴人,他们的民俗以祭祀先祖鬼神活动为主,认为先祖鬼神能保佑后人发家致富、荣华富贵,爨坛戏便应运而生。爨坛戏起源于川北地区的灯戏调,演出场地为农家堂屋正中铺的一张竹席之上,故民间又将爨坛戏称为席子戏。
爨坛戏大多来源于当地的传说及故事,语言为四川方言土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爨坛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间有“文坛”和“武坛”之分,在端公班子中又有“上坛”和“下坛”之分。“文坛”又称“做道场”,多为供活人娱乐的有故事情节的戏,以歌功颂德或为死者超度亡灵为主要内容,共分为11折。具体曲目如《安安送米》《包公审城隍》《目连寻母》等。“武坛”又称“打保符”,多配以“道术”表演,目的是为活人治病、祛邪,多为驱除瘟疫鬼神的戏,曲目如《拦门劝鬼》《差猖拿魂》等。上坛36折,下坛24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