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约在公元8世纪时,由著名藏医药学家、大译师、大成就者毗卢遮那在阿坝地区进行医疗活动和传播。公元16世纪、18世纪、19世纪,阿坝地区先后出现了扎吾曼甘洛、桑陈理加措等藏医药学家,开发温泉、建立曼巴扎仓(医学院),并著有《藏医脉诊尿诊注释》《藏药材辨认简要》《藏药方剂精要》《火灸要诀精要》等。直到当代旦科大师的出现,再次把藏医药传播到阿坝州各个地区,对阿坝州藏医药的传承和弘扬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旦科秉承藏医南北派学术思想,在藏医外治上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继承并发扬了藏医传统的“拉妥”技术。
阿坝州的藏医药传承,可以分藏医临床的诊疗技能和藏药实践技能的传承。诊疗技能通过临床带教的方式传授藏医脉诊、尿诊等诊断技术和放血、火灸、药浴、霍尔美、涂擦、缚敷、拔罐等治疗技术。藏药实践包括了炮制实践、认药实践等。藏药学的认药实践是从事藏药炮制及配伍的基础,是保证藏医医疗疗效的重要保障,而藏药炮制的最高境界是能够洗炼出“佐塔”。“佐塔”是一种用水银洗炼“八矿”与“八铁”而制成的特殊药剂,也是名贵藏医七十味珍珠丸、佐珠达西等的主要原料。
藏药功效特征:根据藏医的理论,人体由三因素,即隆、赤巴、培根构成,三者之间在正常情况下保持协调和平衡状态,疾病是由于这三者失去协调与平衡。用药物治疗的目的,就是要矫正这种不协调状态,重新恢复平衡。对治疗胃肠道、肝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外治治疗特征:外治法包括放血疗法、火灸疗法(拉妥)、缚敷疗法、药浴疗法、涂抹疗法、拔罐疗法等,对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骨折、关节僵硬、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面神经麻痹、神经性肌炎、骨质增生、高血压和皮肤病等具有特殊疗效。
民俗文化特征:藏医治疗和藏药实践过程中,融入了很多藏民族的习俗和文化。“佐塔”的炮制过程中必须要有加持仪式,这是藏药最为独到的工艺程序,藏语称之为“门珠仪式”。
在医疗技术发达的今天,藏医药对高原民族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