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桥端午节龙舟盛会由来已久。兴于清乾隆年间,到清咸丰年间达到鼎盛。因煤进盐出之需,官府集巨资疏浚和整治茫溪河道,两岸遍植客家榕树。同时,在南方丝绸之路的岷江水路要津,大兴土木修建王爷庙码头,煤来盐去,一片繁华。端午龙船竞赛和抢彩头活动,沿袭成俗,从不间断。咸丰年间整治河道后,龙船会一年胜一年,附近水码头均有龙船前来参加,有的年份多达百条以上,周边几十里外的乡民前来观看。《犍为县志》有“五月端午节,五通桥尤竞行龙船会。仕女游江,舟多如鲫,其盛况冠于治域及沿江各场”的记载。
端午节时,各码头的盐船趸船在简单装饰后齐聚王爷庙前,供奉三牲祭拜王爷——川主神李冰,祈求保佑盐船及船工平安。后因岷江水激风高,龙船会移至茫溪河与新开江(涌斯江)汇流的四望关处,龙船会易名为龙舟会。龙舟多以运盐船改装,或将过渡小船改造为“双飞燕”舟,饰以龙头龙尾。其图腾为龙,主题仍为祭龙王爷保盐船平安。
五通桥龙舟会内容有很多独创性、唯一性,极具五通桥地方特色。项目发展至今,除了龙舟竞渡、抢鸭子以外,还有标准龙舟、传统龙舟、单人渔舟、龙舟拔河、龙舟接力以及龙舟夜游、焰火、渔舟、彩船、彩楼、游泳、翻板、赛艇、皮划艇、滑水等水上表演。